团学资讯 | 学术人生工作坊第五期圆满落幕:揭秘工科学子如何聚合科研与实践
5月12日下午,由中山大学研究生会、学生会主办,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研究生会、人工智能学院研究生会承办,中山大学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协办的“学术人生工作坊第五期”在珠海校区海琴3号C507顺利举办。本次活动以“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工科学子如何聚合科研与实践”为主题,汇聚领域专家、学术大咖,通过理论解码、路演实战,为同学们带来一场新质生产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解读。

一、主题讲座
报告一:《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中山大学工科学子融入科研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创新培养体系》管理学院任荣伟教授通过丰富的应用案例解析如何促进工科与多学科的融合创新,揭秘AI大模型赋能传统企业智能转型的实战应用。
报告二:《当代人工智能应用与海洋预测》人工智能学院王久珂教授从人像识别到气象模拟等技术路径深度解析,结合趣味案例透视AI技术的应用潜力与现存挑战。
报告三:《大语言模型驱动学习与科研的范式创新与实践》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陈嘉豪助理教授系统阐释了大语言模型的技术架构与实现机理,以海洋工程为载体展示了大语言模型的实际应用。
报告四:《高价值专利培育》广州奥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叶广海副总经理系统梳理高价值专利全生命周期培育路径,重点阐释基于研发全链条的高价值专利培育方法论。
报告五:《突破边界,创见未来——大学生创业经验多维度分享》航空航天学院伍思欢博士以自身创业案例拆解"科研-竞赛-创业"三级跳全流程,复盘双创赛事突围、公司商业化落地的实战方法论。

在各位专家的精彩分享后,在座同学积极踊跃提问,围绕数据获取路径、技术融合范式及跨学科协同等多维度与嘉宾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
二、项目路演
现场共有来自不同学院的5支学生项目团队参与路演展示,行业专家从技术可行性、市场潜力双维度进行深度解析,并针对成果产业化路径提出定制化建议。
本次活动聚焦新质生产力赋能工科发展的实践课题,搭建可持续跨学科创新创业互动交流平台,为新形势下工科学子如何聚合科研与实践提供新思路。未来,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研究生会将持续聚焦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人才发展需求,搭建科研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交流平台,助力中大学子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国家所需、个人所用,在实践中锤炼本领,成为兼具学术素养与转化能力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