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专项《珠江河口与河网演变机制及治理研究》项目2017年度交流会在青岛顺利召开
2017年12月16日,以我校为项目牵头单位(杨清书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专项《珠江河口与河网演变机制及治理研究》项目年度交流会在青岛市崂山区蓝海大饭店举行。参加项目交流会的有: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周斌处长,项目总负责人杨清书教授,各课题负责人,包括王永红教授,贾良文教授,余明辉教授,肖洋教授,李铁教高,此外,课题骨干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项目启动会由课题二负责人王永红教授主持。
首先,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周斌处长对重点研发项目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在科研项目的实施开展提出若干建设性指导意见,就11月份在武汉召开的全国重点研发会议水沙分会场中专家对本项目给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总结,对于项目后面的运行给出建设性的、宝贵的建议,同时表示将全力支持项目的实施,为项目顺利完成做好服务与保障工作。
其次,项目负责人杨清书教授就整个项目2017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传达了今年11月份武汉会议专家提出的问题及指示,随后对各个课题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强调项目在执行和管理方面需要加强研究进度,并提出若干改进措施,即加强课题间的交流,加紧力度监管每个课题的研究进度,增强课题间和课题内各参与单位的互相协作。
再次,各课题负责人对各课题着重进行科学问题的梳理、总结及安排下一步的工作。课题1负责人分别从动力格局、沉积格局、地貌格局进行介绍,包括“三滩两漕”的变化、水位-流量的调整、水面坡降的新稳态、河口湾冲淤转换等。课题2圆满完成了洪枯季珠江河网16个观测断面水文泥沙的同步测验,并已按计划提交了观测报告和数据报表(分流比、含沙量、潮差、盐度等)。课题3已基本完成模型的构建及初步率定,包括黄茅海、磨刀门河口、伶仃洋河口二维长周期地貌演变模型并进行地形反演分析,同时针对不同科学问题和应用需求,研发相应的河口湾三维高分辨率动力-泥沙-地形模型、气象模型、波浪模型、泥沙模型等。课题4重点在典型工程的河口治理适应性问题,强调对防洪、供水(水质)的影响,不仅要关注河网及河口的水质问题,同时典型河涌的污染问题也不能忽视。课题5从防洪布局与泄洪方略、供水策略、河口拦门沙治理及重大人类活动对伶仃洋航道的影响介绍,研发多目标水沙调控技术,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课题6已完成堤围险段的大范围调查,整理重点堤围的资料,为后期研发堤围险段治理技术做指引。课题7的重点是关键技术研发及海堤应用示范,重点开展珠江河口海岸侵蚀的现场调研(包括2017年8月强台风“天鸽”过后情侣路的海岸侵蚀状况),完成侵蚀机理实验研究,总结生态海堤架构体系,开展植物消浪模拟研究等。
最后,周斌处长和杨清书首席对上午的年度汇报进行总结,指出要高度重视项目并有效执行,重视项目与项目及项目与课题的沟通与交流,凝练结论,为工程实施做指导。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周斌处长讲话

项目负责人杨清书教授汇报项目进展及相关问题

此次会议主办方:课题二负责人中国海洋大学王永红教授作课题汇报
下午,项目课题组成员就项目课题间的协作问题及项目实施中的有关问题,如资料共享方式、水文测验“同步”测量的定义、关于“河口”的界定、项目交流的频次及举办学术交流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明确2017年度的任务、具体实施步骤和措施。最后,各课题分别召开了课题内部会议,明确下一步的具体分工和相应时间节点等事宜。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专项《珠江河口与河网演变机制及治理研究》项目年度交流会在学校学院领导、各个课题的配合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期待明年项目能够创造更多的研究成果,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会议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