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电子白皮书
一、专业定位
海洋工程与技术是在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过程中形成的一门新兴综合专业学科,是为国家的航运交通、海洋开发、军事国防等领域提供主要人才支撑的战略性专业,在保障国家安全、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提升综合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响应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立足南海开发与安全,围绕“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聚集海洋装备“绿色、智能、安全”与“实尺度、实海况、综合性能”前沿理论与技术研究,本专业形成船舶与深远海结构物、水声信息与智能控制、河口海岸与近海工程等三个专业方向,以“装备理论-装备技术-装备应用”相互驱动的发展思路,培养海洋工程与技术领军人才,以实现海洋装备通达海洋、驻留海洋、开发海洋、经营海洋的光荣使命。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海洋工程与技术人才培养,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海洋科技建设者。围绕“海洋强国”、“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机遇,按照“筑海之路,育工之将”的培养理念,在船舶与深远海结构物、水声信息与智能控制、河口海岸与近海工程三个方向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丰富教学形式,注重原始创新,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育学生家国情怀、顶天立地、堪当大任的品格素养,使其成长为能够致力于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高水平科技人才。
三、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制为四年,毕业总学分为170学分,培养要求包括: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具有从事船舶与深远海结构物、水声信息与智能控制、河口海岸与近海工程等方面研究、设计、制造、管理、经营等所需要的数学和自然科学、专业基础、人文社科等知识和技能。
3.系统深入掌握船舶与深远海结构物、水声信息与智能控制、河口海岸与近海工程等领域的理论、方法及工程技术,包括该领域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注重力学、电路、控制、机械、通信、水文等多学科交叉,对该领域关键技术有独特认识和深入理解。
4.具有适应现代海洋工程与技术国际化发展需要的外语知识及国际工程管理知识,掌握至少1门外语,熟悉国际工程管理相关知识。
5.具有运用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和熟练掌握使用实验仪器设备的能力,以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6.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四、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四大类别。专业必修课包括大类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课,其中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理论力学》、《工程计算方法》、《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等。
专业核心课围绕船舶与深远海结构物、水声信息与智能控制、河口海岸与近海工程三个方向进行设置。
1.船舶与深远海结构物方向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构造》、《船舶基础知识》、《海洋工程结构力学》、《海洋工程环境学》、《浮体静力学与动稳性理论》、《水波理论及其应用》、《船舶阻力与推进》、《船舶操纵性与耐波性》、《海洋能装备设计原理》、《海洋工程环境载荷》等。
2.水声信息与智能控制方向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海洋声学》、《信号与系统》、《控制工程基础》、《数字信号处理》、《机器人基础》、《海洋机器人原理与设计》、《水下机器人操纵与控制》、《声纳原理》、《通信原理》、《人工智能基础》等。
3.河口海岸与近海工程方向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物理海洋学》、《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工程水文学》、《海岸动力学》、《海洋沉积学》、《泥沙运动力学基础》、《海岸动力地貌学》、《河口河床演变学》、《港口航道工程》、《港口水工建筑物》等。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堂实验教学、校外实习教学、毕业设计三个部分。实验课程围绕船舶与深远海结构物、水声信息与智能控制、河口海岸与近海工程三个方向进行设置。实习教学主要有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综合实习等。
五、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64人,其中专职教师44人,博士后4人。专职教师中教授7人,副教授31人,助理教授5人,讲师1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44人。专职教师学科背景广泛,主要包括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水声工程、河口海岸学、物理海洋学、水资源管理、自然地理学等学科专业。
六、教学条件
学院主体位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3号楼,现已建成一批高质量、现代化的本科教学实验室、科研公共平台及科研团队实验室,“海路通”高性能计算集群已完成验收,南校园拖曳水池智能化改造项目也正稳步推进。学院总建设面积超过12000平方米,总仪器设备约3200余台套,固定资产近5000万元。依托“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极地”号破冰船、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等大型科研平台,学院构建“数值仿真+水池实验+近海中试+实海海试”四位一体的研究体系。此外,学院还建有中山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广东省海岸与岛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海洋资源勘探开发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河口水利工程实验室、河口水利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科研平台,为本科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