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生活动回顾(6)五四精神,传承有我, 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发布人: webmaster

为纪念五四运动101周年,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担当精神,2020年4月30日下午,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举行“五四精神 传承有我”青年线上交流会,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郑鸿祥,中山大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研究会岳毅然、赵昌隆、林润楷受邀为分享战“贫”、战“疫”中的青年故事,学院学生骨干和57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交流。

 

 

凝聚青年之力

“扶智+扶志” 助力精准战“贫”

 

分享伊始,郑鸿祥通过调研路上拍摄的照片和纪录片为同学们展现了西藏民主改革六十年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并通过家访调研中亲身经历的五个故事,让同学们感受到国家和政府对西藏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支教期间,郑鸿祥和团队伙伴的足迹覆盖了林芝市的一区六县。从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墨脱县,到西藏最后一批脱贫的朗县,实地的调研经历让他和伙伴们深切地感受到,即便是山高水远、交通不便,也阻隔不了全国人民接力援藏的脚步,也改变不了粤藏两地守望相助的深情。

郑鸿祥告诉同学们,调研的路途中经历过117公里要开6个小时的颠簸,也赶上过县城3天断水的窘迫,但给予他最多力量和感动的是一批又一批扎根西藏、奉献青春的基层工作者,让青春之花绽放在西部广袤的土壤上。从“不把援藏当公事,要当家事;不把墨脱当他乡,要当家乡;不把群众当别人,要当家人”的佛山援藏队,到探索猕猴桃产业基地,打造“丙察察”文化景观产业带的深圳援藏队;从扎根墨脱20余年的“兵老师”周国仁,到坚守在工布江达县海拔4300米幼儿园中的2位美女老师,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

 

 

2019年12月23日,西藏已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全域实现整体脱贫,但全国人民智力援藏、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征程仍在继续。无论是医疗援藏,还是教育援藏,都是对总书记“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理念的践行,为社会主义新西藏发展培养更多建设者,相信这条道路上还会有更多青年的身影。

 

 

 

汇聚青年之声

“科技+党建” 传递战“疫”强音

 

作为中山大学的青年社团,中山大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的成员们在疫情期间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投身战“疫”的号召,借助自主开发的“移动党校”平台,用科技助力战“疫”,贡献我辈青年的智慧和力量。

 

 

分享中,研究会的三位成员向与会同学介绍了社团“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展现了团队走进河南兰考、广东连州、广西百色、云南凤庆等地实地调研,服务基层党建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并通过屏幕向同学们展示了“移动党校”的操作流程。

 

 

2020年初,面对新冠疫情的爆发,研究会“移动党校”项目专门打造“疫情攻坚”模块,同中山大学高等教育中心合作推出疫情抗击课程,为一线医务工作者提供智能化的引导;而 “三会一课”线上学习的远程党政会议系统,也为党员和群众及时了解政策动向、开展全面而规范的学习活动提供了方便,成为战“疫”期间党建活动的有力助手。

分享的最后,研究会成员带领同学们重温了疫情防控中我校附属医院青年突击队、各学院青年学子和海内外校友做出的突出贡献,并呼吁更多的青年同学在这段居家隔离的日子里,能够珍惜时光、不负韶华、充实学习、忙碌科研,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综合能力,为祖国和人民的需要而时刻准备着。

 

 

担当青年责任

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

 

在近两个小时的分享过程中,学院入党积极分子多次通过屏幕为两支团队的代表点赞和鼓掌,并在与分享嘉宾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的启发,坚定了自己的入党初心。

活动的最后,团委书记张陆祺老师带领同学们共同学习了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寄语,并用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的六点要求与同学们共勉,希望同学们做到“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为战“贫”、战“疫”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初审:张陆祺
审核:刘军
审核发布:贾延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