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生活动回顾(2)献血战“疫”,为爱逆行,海工党员志愿者在行动
2020年3月5日,是第57个“学雷锋纪念日”和第21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为沈阳部队某部因公牺牲的英雄战士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发表,从此,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雷锋精神”成为了几代中华儿女的精神灯塔。
如今,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无数青年党员主动请战,投身战“疫”一线,争做疫情群防群控的“战斗员”、“宣传员”、“保障员”,以实际行动为“雷锋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献血战“疫”,责无旁贷
何伟钧,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2018级1班本科生,中共预备党员。面对疫情防控时期,献血人数锐减的情况,他主动走进献血屋,为战“疫”胜利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鼠年新春,新冠肆虐,当疫情防控遇上“献血淡季”,部分市民宅居简出,广州市献血人数锐减、血液采集大幅减少,临床救治的必需品——血液出现了严重紧缺。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广州市血液办、广州市血液中心向市民发出了《热血同行 众心抗疫》的无偿献血倡议书,医护人员、热心市民积极响应,在“逆行”的人群中也包括我院2018级本科生何伟钧的身影。

对于何伟钧而言,这并非是第一次无偿献血,但却具有特殊的意义。“18岁时,我将参与献血作为送给自己的‘成人礼’;而如今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撸袖而上更是责无旁贷。”

作为学院新媒体中心负责人,疫情期间他带领团队在学院微信公众号编辑和转发了数十篇防疫知识和战“疫”故事,利用网络资源为抗击疫情传递信心、鼓舞士气。“编辑的过程其实更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在一线工作人员的英雄事迹中收获感动,在青年志愿者的奉献故事中汲取力量,他坚信,众志成城,你我携手,每一个拼尽全力的普通人形成合力,便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服务社区,担当责任
罗慧琪,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2018级1班本科生,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疫情期间,她主动报名参加社区服务队伍,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感受到被需要的获得感与为人民服务的幸福感。
2月18日晚,广州市海珠区南石头街道微信公众号发布了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招募启事,2018级本科生罗慧琪同学在与父母沟通后在第一时间报名加入了服务队伍。

基层社区的防控工作远比想象中繁琐而细碎,加之辖区紧邻医院,每日大量的往来人流也给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除了协助社工通过宣传单、公众号、短信宣传防疫知识外,罗慧琪还负责对非本社区人员、出租屋租户及刚从外地返粤人员的信息登记和体温测量,并跟随社区社工为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定期采购和发放生活必需品。“每日的工作看似简单和重复,但因为返工复产的人数越来越多,查验工作量也随之增加,有时难免会感到疲惫和迷惘。”
社区志愿服务让罗慧琪有机会深入了解一线基层工作者的工作内容,“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在学院青马学堂的学习中了解到,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这一次能有机会将自己的微薄力量投入到全民抗‘疫’战斗中,虽然比想象中要辛苦得多,但也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被需要的幸福感与为人民服务的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传承雷锋同志身上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相信疫情当前,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为战“疫”胜利注入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