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年贺词:逐梦大“海”,难忘2021;再立新“工”,还看2022

发布人: webmaster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值此2022年元旦来临之际,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向辛勤耕耘、锐意进取的海工老师,向拼搏向上、乘风破浪的海工学子,向关心和支持海工学院发展的所有领导、朋友、校友和院友,致以新年最诚挚的问候,祝大家新年好,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2021年是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擘画发展蓝图、锚定启航目标,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

       这一年,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豪情满怀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学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筑牢理想根基、促进业务发展,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推出“海”有我帮您,“海”心系民、学史力行,“海”师答疑等 “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12月2日经中山大学党委批准,正式更名为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党委。

       这一年,我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科建设取得突破。学院获得“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本科“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在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获评A+学科,并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河口海岸研究所团队项目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聚焦海洋装备“绿色、智能、安全”与“实尺度、实海况、综合性能”前沿理论与技术,重点建设“智慧船海结构物、海洋机器人、水声工程与信息、河口海岸与岛礁”四个学科方向,形成“装备理论-装备技术-装备方案”发展格局。

       这一年,我们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科研活力竞相迸发。学院面向南海和深远海、“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构建“虚拟仿真+模型试验+中试试验+海试试验”四位一体研究体系,组建“4+1”研究部和保障部运行架构。积极申报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与平台基地,获得六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新获批多个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南校园拖曳水池获学校批准启动改造,“海路通”高性能计算平台论证完成,大团队、大项目、大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这一年,我们打造人才“引育留用”高地,师资力量更上层楼。坚持“以才引才”思路,实施“人才强院”战略,2021年共有18位“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加盟学院,师资队伍实现人数倍增;参加中山大学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海工分论坛的海内外学者人数不断创新高;针对青年人才培养和提升,设立“明月”计划与“星辰”计划,为青年教师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坚实的平台保障。

       这一年,我们提升“三全育人”工作实效,人才培养硕果累累。首届82名本科毕业生和8名硕士毕业生交出亮眼答卷;1名博士研究生获评广东省优秀学生,7名本、硕、博学生获评国家奖学金,并在中国第三届海洋工程设计大赛、广东省“攀登计划”项目申报等学术科技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竞技场上,各运动队健儿展现青春风采,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海工学子冲锋在前;成立院研究生会,凝聚各年级学生智慧和力量,学院团委在2020-2021年度中山大学五四评优中获得表彰。

       这一年,我们形成“筑海之路,育工之匠”共识,海工精神深入人心。凝练“逐梦海洋,装备筑路;永立潮头,向海图强”的品格追求;推出新版院徽设计,表达学院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海工学院的决心,和志存高远、劈波斩浪、奋楫当先、扬帆远航的精神风貌,不断丰富学院文化内涵;组织教职工趣味乒乓球赛、师生羽毛球赛、季度生日会等活动,参与学校教职工篮球竞赛,启动“海工之家”建设,着力提升教职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逐梦大“海”,难忘2021;再立新“工”,还看2022。2022年我们将迎来党的二十大,学院发展也将走过第一个五年征程,学院研究部、保障部、行政服务等各项改革工作将全面推进。让我们团结一心,锚定既定目标,笃定强国梦,立足新发展,凝心聚力、矢志不渝、久久为功,筑海之路,将学院建设成为引领高端海洋装备发展的新高地和技术创新的策源地;育工之将,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学生锻造成为顶天立地和堪当大任的将帅之才,持续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发展、科学研究水平、师资队伍规模、学科影响力和认可度再上新台阶,不断创造属于中大海工的辉煌。

       再次恭祝大家:新年快乐!诸事顺意!生活幸福!阖家安康!

 
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领导班子
2022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