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赤脚耕耘祖国大地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推进实施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党总支特别推出师德优秀典型先进事迹学习栏目,与广大教师共同学习“人民教育家”、“时代楷模”、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优秀教师、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激励广大教师见贤思齐,争当“四有”好老师。
今日推出第三期:“布衣院士” 卢永根。
个人简介

卢永根,男,汉族,1930年12月出生于香港,作物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前校长。卢永根同志对党和国家忠诚不渝,从教60多年来,始终将爱国奋斗精神贯穿教学科研和立德树人全过程,用一生至诚至真的执着行动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忠实履行了人民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2017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和全国“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2019年8月12日,卢永根同志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9岁。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中央办公厅转达了对卢永根同志逝世的哀悼,并向其家属表示慰问。2019年11月15日,中央宣传部追授卢永根同志“时代楷模”称号,202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授予卢永根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先进事迹

卢永根同志爱党爱教、为国家事业矢志奋斗,入党70年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入党日子作为自己另一个生日,罹患重病住院期间,仍坚持与师生共同参加支部学习,是一名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从教愈甲子,将毕生献给所钟爱的教育和科研事业。
卢永根同志潜心钻研、为造福人民勇于攀登,始终心怀人民群众饱暖,半个多世纪来奋战在高等农业教育最前沿,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带领学科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在他坚守下,学校现拥有上万份水稻种质资源,成为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宝库之一,为国家农业发展和农业教育作出卓越贡献。
卢永根同志立德树人、为培育英才鞠躬尽瘁,坚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将种稻育种和传道育人相结合,以身作则,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在思想上学业上生活上给予充分关注和关心,促进师生成长发展,培养大批高水平现代农业专家。卢永根同志艰苦朴素、为助教励学无私奉献,始终坚持共产党员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勤俭质朴,是一位情操高尚的师德模范,被誉为“布衣院士”。他对自己近乎苛刻地节俭,却将积蓄880多万元无私捐赠学校,设立教育基金;将祖传广州市花都区的两家商铺赠与当地罗洞小学作为永久校产;他逝世后,家属遵其遗愿,将他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和医疗教育事业。卢永根同志至信至诚为教育事业倾献毕生心力,充分展现了一名新时代人民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崇高品格和价值追求。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安于清贫,是卢院士一生的写照;不忘初心,是卢院士终生的信仰。回望卢永根的奋斗历程,他爱国、爱校、爱民,一心追求和实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科学家的崇高境界和远大理想。我们要学习卢永根院士精神,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学习他胸怀坦荡,做一个纯粹的、高尚的、大写的人;学习他一生勤俭甘愿奉献,燃烧自我的蜡烛精神;学习他爱岗敬业,为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的爱国情怀。
文稿来源: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师德优秀典型先进事迹》
责任编辑:王璞
初审:张陆祺、黄睿君
审核:刘军
审核发布:赵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