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号渤海航次临时党支部召开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
1月30日,“中山大学极地”号(以下简称极地号)渤海航次临时党支部在返航途中召开了“依托极地号开展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党支部扩大会议,全体科考队员、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和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教学负责人及相关老师参加会议。

航次临时党支部书记赵立子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彰显了党和国家对科教事业和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是大学的重要使命,要将极地号建设成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依托极地号充分开展人才培养、教学实习实践和课程思政。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惠凤鸣副院长作专题报告,提出依托现有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对可依托极地号开展的相关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并结合培养方案,选拔优秀学生上船实习,为培养面向极地海洋学术前沿的人才提供支撑。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谢鹏副院长对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围绕“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建设,提出应将极地号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和实习实践的平台。学院将优化培养方案,在课程中融入更多极地号相关教学内容,并提议融合学校优秀师资力量,共同开设课程,推动交叉学科课程建设,培养面向未来的极地海洋领军人才。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黄继峰老师分析了我国高校科考船的建设和运行现状,并就如何围绕极地号构建教学体系、完善保障机制和开展教学科研条件提出了建议。

随后,与会人员纷纷发言,对如何依托极地号开展人才培养建言献策,围绕教学素材的搜集、教学大纲的修订等事项进行了深入探讨。科考队员彭楚粤作为学生代表也对结合极地号开展教学提出了建议。
最后,渤海航次首席科学家、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程晓院长进行总结。程晓院长指出,极地号是中山大学在推进极地与海洋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上的重要举措,要认真贯彻和落实“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围绕极地号开展理论和实践课程建设,使极地号能充分发挥育人平台的作用,为国家培养更多极地海洋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