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教师参加“中山大学极地”号渤海试航(之三)
春节期间,“中山大学极地”号(以下简称极地号)前往渤海执行试航航次任务,我院党委书记赵立子、副院长谢鹏、副教授李晓天作为科考队员参加了试航。极地号1月17日从广州出发,1月25日抵达渤海辽东湾海冰区域,开展破冰试验,并为渤海冰区海洋石油平台开展破冰任务,保障海洋石油平台安全运行。

渤海冰区海洋石油平台
渤海油田是中国海上最大的油田,也是全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年产原油产量超3000万吨,相当于中国海油国内原油年产量的三分之二。渤海油田目前有50余个在生产油气田,190余个生产设施,部分设施位于辽东湾海域的结冰区域。今年在寒潮的作用下,渤海辽东湾海冰面积超1万平方公里,外缘线达56海里,最大海冰厚度达30cm。海冰在风和流的作用下产生漂移,将对海洋石油平台的桩腿产生挤压、碰撞,引发安全风险。对海洋石油平台进行破冰作业是保障冰区平台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极地号在开展破冰作业

极地号绕海洋石油平台破冰作业航线
极地号排水量5852吨,长78.95米、宽17.22米、吃水深度8.16米,具有PC4级破冰能力,最大能破2.2m厚海冰,破冰能力排在世界前列。在辽东湾海冰区域航行期间,科考队员通过高频对讲机与海洋石油平台工作人员通话,在确认双方安全距离、行船路线和冰情信息后,极地号围绕海洋石油平台进行破冰作业,保障平台安全运行。极地号在破冰过程中,同时进行船体冰荷载监测,测试结果将为破冰船和抗冰海洋平台的设计、建造、安全运行提供参考。双方互致新春问候,科考队员向在春节期间坚持值守、为祖国能源安全作出贡献的中海油工作人员致以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