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路海长,海路通”研究生论坛暨国奖经验分享会顺利举办

发布人:张皓月

       为树立学习榜样,促进思想交流,引领“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院风学风,我院研究生会于近期推出“学海灯塔”研究生学术提升计划之“路海长 海路通”研究生论坛,邀请优秀学生榜样分享学习经验,增进不同学科同学间的交流和了解 。

       12月16日下午,首期研究生论坛顺利举办。本次分享会邀请到我院2021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20级物理海洋学公派留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张萍,202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21级力学硕士研究生黄晓婷与同学们分享交流。

 

博士研究生 张萍

       张萍,2020级物理海洋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中山大学2021学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曾获评中山大学研究生会工作积极分子。硕博连读期间,在《Journal of Hydrology》、《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热带海洋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三篇,以第二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四篇。现于荷兰瓦格宁根大学Hydrology and Quantitative Water Management Group进行为期一年联合培养。

       分享环节,张萍对公派留学申请流程、目前科研情况、从事科研的心得与经验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建议同学们做研究要从问题出发,注重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并针对如何更加合理的规划科研任务、保证高效学习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硕士研究生 黄晓婷

       黄晓婷,2021级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中山大学2022学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1年广东光大升学深造奖学金获得者。在读期间,于《European Journal of Mechanics/ B Fluids 》、《Acta MechanicaSinica》等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篇,并多次受邀在领域内学术会议进行报告。

       黄晓婷与同学们分享了科研心得和学习技巧,针对研究领域入门、技能积累、论文撰写三个方面,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多讨论,常请教;不骄躁,不内耗;分门别类,事半功倍”,晓婷同学建议同学们要积极和导师、师兄师姐讨论,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高效工作、快乐科研。

如何入门自己的研究领域?

     首先要打好理论知识基础。通过广泛阅读文献,构建知识体系,为后续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建议可以从导师论文、硕博学位论文入手,从课题组目前已有的科研成果入手,了解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本课题组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培养文献检索能力,构建自己的文献“技能树”。

怎么样找到和完善自己欠缺的能力?

     科研是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在入门一个新领域时要了解该领域研究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可以针对自己的科研需求有目标地去专攻自己薄弱的技能,比如掌握一门编程语言、磨练自己的写作能力。

     工作的每一步都可能会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薄弱点,对不懂的、疑惑的部分要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比如可以利用互联网找到相关的知识分享和开源课程,从B站、Github等平台上获取一些开源资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找到和完善自己所欠缺的能力也是终身学习的过程,其中带来的获得感和成就感能为我们提供学习动力,帮助我们持之以恒地学习和科研。

在撰写论文方面有什么心得吗?

     论文的逻辑是关键,在行文中如何把自己的工作清晰完整地呈现给读者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撰写论文中,首先要理顺框架,其次是注意行文逻辑

     对于论文不能有畏难心态,当有新的想法和思路产生时,不妨先拟一份初稿,在后续工作中不断反复打磨和修改,经过不断地论文“迭代”,力争呈现最好效果。

     撰写期间,要积极地和导师沟通和反馈、加强交流,这有助于提高写作的效率和质量。

如果可以回到刚踏入科研道路的时候,想跟自己说些什么呢?

     遇到问题要多讨论、多请教。遇到科研难关是一定会有的,不要过度的焦虑和内耗,保持良好的的情绪;处理数据、文献管理工作做好分门别类,归纳整理,养成好的科研习惯,会帮助你事半功倍。

如何确定自己是否适合科研呢?

     不妨问问自己是否能够接受并热爱一直从事科研工作,进而再探索自己的科研方向。

     如果只是因为暂时的能力不自信而降低了对科研的热爱,可以选择持续“充电”,提升科研能力,调整身心状态。在科研路上不断尝试和探索,总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道路,以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为导向才能找到自己的“适合

 

     本次活动互动热烈、气氛融洽,增进了同学间的交流互动、营造了学院良好的学术氛围。参与活动的同学们纷纷表示两位同学的经验分享让自己收获良多,期待有更多的研究生同学分享学习经验和“研”途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