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极地”号2023 年渤海航次总结暨学术交流研讨会圆满举行

发布人:张皓月

       2023年2月3日,我国高校首艘破冰船“中山大学极地”号顺利完成渤海冰区试航任务。为了总结航次经验,提高学术水平,推动学科交叉,2月18日下午,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测绘学院)和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海工学院)联合举行“中山大学极地”号2023 年渤海航次总结暨学术交流研讨会,会上分享了“中山大学极地”号渤海航次所取得的成果,并就极地号下一步升级改造、后续航次安排,以及依托极地号开展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研平台建设、学科交叉融合等工作展开深入研讨。两院逾百名师生参会,测绘学院副院长惠凤鸣和海工学院副院长谢鹏分别主持了航次总结和学术交流环节。

会议现场

       测绘学院院长、极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极地中心)主任程晓教授作为渤海航次的首席科学家,回顾了极地号三千公里追冰的航次历程,感谢了队员们的不惧困难、众志成城和所有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默默付出。他充分肯定了前期取得的工作成果,并对后续工作提出要求。他勉励各科研团队要加强交流、紧密合作,和极地号一起驶向更广阔的未来,服务国家极地战略。

程晓教授会议致辞

       海工学院党委书记赵立子做了题为《在党旗的引领下破冰前行一“中山大学极地”号渤海航次党建工作汇报》的报告,“中山大学极地”号渤海航次临时党支部的组建,为极地号的试航提供了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引领极地号破冰前行,打造“海上党建”的新模式。支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开展主题党日、专题研讨会等活动,为极地号建设和极地与海洋人才培养探索新方法新思路,未来将充分发挥极地号在科研创新、课程建设、人才培养上的平台作用,推动党建与业务“双促双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测绘学院副院长、极地中心副主任陈卓奇,海工学院副院长、极地中心副主任谢鹏分别讲述了极地号的建设历程和升级改造关键技术。极地中心主任助理赵羲报告了极地号2023年渤海航次科考成果。测绘学院一年级博士生彭楚粤作为本航次学生科考队员分享了“识船问海、以盼探极”的心得体会。

赵立子书记作党建工作汇报

陈卓奇副院长讲述极地号建设历程

谢鹏副院长阐述极地号升级改造方案

赵羲主任助理介绍2023渤海航次科考成果

彭楚粤同学分享参加航次的心得体会

       之后举行的学术研讨环节中,来自两个学院的八位教师做了精彩报告,其中蔡华阳副教授阐述了北极东北航道适航性分析及其对“极地号”航线规划的影响;袁园副教授、李晓天副教授分别介绍了水下重力匹配导航现状及需求分析、破冰船冰荷载测量与反演;张书航助理教授介绍了测绘无人机船载垂直起降,郭志群副教授阐述了小型气垫船关键技术研究及在极地科考中的应用;燕兴元助理教授、许亮斌教授分别分享了北极高精度海底地形观测技术、极地石油和新能源开发;王天星教授介绍了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环境遥感团队成员、主要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及进展,重点报告了环境遥感综合观测与智能感知平台建设。

学术报告

       海工学院副院长李整林教授在总结中表示,渤海航次成功验证了极地号低温航行、破冰、船载科考设备、冰区科考保障等能力,为极地号走向极地、走向远海做好了充分准备,希望极地号未来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为我国的极地和海洋事业贡献中大力量。

李整林教授作会议总结

       本次会议总结了渤海航次的宝贵经验,开拓了研究视野,促进了学科融合,激发了与会者探索深海、探秘极地的热情与期盼,大家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助力极地号升级改造、远航探极,更有针对性地满足我国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极地科考和人才培养需求。

会议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