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论,强实践——飞来峡水利试验基地参观纪实

发布人:张皓月

       3月11日,我院20余名本科生在蔡华阳和傅林曦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飞来峡水利试验基地和北江飞来峡水利枢纽。飞来峡是学院与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共建的本科教学实习基地所在地,为深入了解大型物理模型试验、水利枢纽的建设及组成,学习设计治水工程提供了重要场所。

       活动第一站为参观物理模型试验基地的“珠江厅”,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李明工程师为同学们介绍了大厅内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及河口整体物理模型。该物理模型占地面积约为64259㎡,上边界始于思贤滘以上西江永安和北江绥江口、流溪河老鸭岗、潭江石咀以及东江三角洲石龙,下边界至近海区域-30m等深线海域范围,配置了流量、水位自动控制系统,以1:500的比例尺模拟珠江三角洲,能够控制、模拟河道水流和海域潮流,测量研究区域的流速、潮位变化,在河道分流比等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离开珠江厅后,同学们来到“综合试验厅”,在这里学习了解物理模型的搭建过程。李工着重介绍了北江大堤芦苞长潭河工险段综合治理工程物理模型,在了解项目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设计思路后,工作人员向同学们演示了利用模型沙与小纸片模拟和观测工程实施后河道的输水、输沙情况,从而验证河道整治工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为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随后,同学们来到波浪厅,厅内配置有100m长、1.5m宽的直形水槽、80m×45m的L形造波港池,分别可模拟一维与二维的波浪环境。工作人员开启水槽造波机,为同学们演示和讲解了应用直形水槽开展植被消浪实验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最后,同学们来到飞来峡水利枢纽总控室。工作人员介绍了飞来峡水利枢纽的防洪、航运、发电等功能设计,展示了北江流域水文信息监控的数字化平台。飞来峡水库的防洪目标是将北江下游重点保护区的防洪标准提高至百年一遇,去年抗击“22·6”北江超百年一遇洪水的实践证明了该枢纽强大的防汛抗洪能力。

       经过此次参观学习,同学们对水利试验流程、水利枢纽的组成和运行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激发了同学们对海洋、土木和水利事业的广泛兴趣,进一步坚定了同学们投身海洋强国事业的信心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