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校友、江西省选调生张爱明博士:从农村走出去,再回到农村

发布人:张皓月

       为充分发挥我院优秀校友和学子在“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上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全体学生共同营造“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院风学风,我院将于近期持续推出“学海灯塔”系列优秀学子事迹,全面展现中大海工学子“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春风貌。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2022届力学专业博士毕业生、江西省选调生张爱明扎根中国大地,青春逐梦基层的选调生经历和感受。

张爱明博士(左)与导师马勇教授合影

       张爱明,中共党员,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2022届力学专业博士毕业生。毕业后考取江西省选调生,目前被派驻至江西省南昌县南新乡九联村,担任村支书助理。4月25日,其与另一位驻村选调生的工作感受得到人民网采访报道。

 

从农村走出去,再回到农村

今年3月初,90后博士张爱明作为选调生被派驻至江西省南昌县南新乡九联村,任村支书助理。

从出发前的踌躇满志,到接触实际工作的一筹莫展,再到现在熟悉工作后豁然开朗,褪去书生气,沾上泥土气,张爱明完成了由刚出校门的博士生到村干部的身份转变。

从农村走出去,再回到农村,从“跃龙门”到“归农门”,带着新时代的烙印,张爱明踏上人生新的征程,挥洒青春汗水,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活力。

张爱明(左二)走访村民。杨亮明摄

 

重返农村:有失落,也有惊喜

       失落,是今年3月13日张爱明正式到九联村报到时的感受。

       村委会由两栋先后建造的两层楼房组成。他和另一位来报到的选调生的卧室位于村委会一楼左侧一个由办公室改造而成的房间。

       “当时,我是带了被子、衣服过来,准备当晚就在这住的。我来自农村,知道农村条件一般,但一进房间,我的心里还是有些失落。”张爱明说。

       “简陋。”张爱明笑着说道。两张一米宽左右老旧铁床,上面各有一张铺满灰尘的凉席,整个房间处在一种被闲置许久的状态,两张办公桌外加一个放洗漱用品的台子上积满了灰尘,地面泥迹斑斑。

       宿舍隔壁就是村委会的图书室,琳琅满目的图书给刚出校门的他提供了些许心理上的安慰。

       “图书室里有各种各样的书,算是一个小小的惊喜,物质条件差,至少精神食粮是充足的。”张爱明笑言。

       经过了最初的失落后,他渐渐适应了农村的生活。

       将房间收拾干净后,又请来维修师傅,维修了房间里的网络,装上了空调,增添了一些书籍,从此开启了农村工作生涯。

张爱明(左一)在田间地头和村民交谈。杨亮明摄

 

农村生活有点不一样:恬静、有趣

       和略显寒酸的住宿条件相比,村内环境还算整洁,处处是硬化的道路,家家户户窗明几净,房屋虽然杂乱但却宽敞,门前屋后,种瓜种豆,一幅活生生的田园美景图。

       村委会就位于田园美景图的中间,毗邻一条从村内横穿的乡间小马路,房后是一个鱼塘,房前就是一望无际的稻田,颇有一种闹中取静的味道。

       到了晚上,田间哇叫声、蟋蟀声、虫鸣声以及窗外的鸭叫声此起彼伏,很多小虫子循着灯光来到他的房间做客,住惯了城市,在这里,他体验了一把隐居深山远离闹市的生活。

       张爱明用三个词形容在村里住宿的生活:安静、简单、自然。

       读书生活忙碌而充实,甚至有些压抑;农村生活单调,但也恬静且有趣。

       白天伴着鸭子嘎嘎的叫声起床,晚上,听着蛙叫虫鸣入睡。工作之余,可以与村民、村干部唠家常,还可以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

       由于村委会平时不开火,村干部一般都回家里吃饭,张爱明和同伴则一起去10公里之外乡里吃饭。

       连接村委会和乡政府是一条林荫大道,约有15分钟的路程,道旁散落着稻田、鱼塘。

       “最享受这短短的15分钟,车辆在林荫道中疾驶,两旁的稻田在急速后退,仿佛在穿越时光隧道。”张爱明说。

航拍镜头下的九联村田野。受访者供图

 

从博士到村干部的转身:在迷茫中超越自我

       在正式到村里上班之前,张爱明就偷偷来到九联村看过,想看看自己未来两年工作的村子是什么样子,望着村子广阔的稻田,他的心中已经开始筹划未来的计划:

       这么大面积的农田,可以种油菜花,发展乡村旅游;改变传统耕种方式,套种经济作物,增加农民收入,等等。

       但是,当自己试想的方案一一被现实否定之后,张爱明和同伴都陷入了巨大的迷茫之中。

       “我们一时间不知道能为这个村子做些什么,甚至不明白自己在这里对于村子发展的意义是什么。”张爱明回忆说。

       对于他急迫要开展工作的心情,九联村驻村第一书记钟梓刚有着切身的感受。

       “他思想转变都很快,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走访村民,了解情况,把时间安排的满满的,整天缠着我问这问那。”钟梓刚笑言。

       经过入村初期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之后,张爱明开始慢慢平静下来,向群众取经,向同事请教,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入手。在忙忙碌碌中,他的目标和道路开始变得越来越清晰。

九联村委会。受访者供图

 

博士跃“农”门:让农村活起来,热闹起来

       张爱明的求学经历有些曲折。

       因为种种原因,张爱明9岁时才读小学。高考复读一年后,张爱明进入井冈山大学就读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则在赣南师范大学攻读社会文化地理专业。考博时,又阴错阳差进入了中山大学新建的海工院,攻读力学专业。

       到农村工作,始终绕不过的一个问题是:到底值不值?

       他和同伴的答案是,到基层去,到农村区,褪去身上的书生气,沾上泥土气,未来的路才能走的更远、更稳。

       虽然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但是有勇于探索新路子的干劲,勇挑重担子的决心,而对于基层来讲,缺乏的就是这种刚刚走出校门、又踌躇满志、想干出一番事业的闯劲。

       “农村干部普遍年龄偏大,急需年轻人的干劲和创新精神。”钟梓刚认为,“博士进村,不仅为农村发展增加了新鲜血液,同时对他们自己也是一个绝佳的锻炼机会。”

       虽然只有一两个月时间,张爱明已经完成了刚出门的博士生到村干部到转变,为乡村带来了新的气息和活力:

       调试好了村委会很久没有用过的投影设备;从乡里借来了无人机,记录田间地头的春耕画面,用于宣传推广;参与了村内的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通过走访调查,摸清了村里电商平台的短板……

       张爱明还为自己制定了两个小目标:一个是,自己离开时能够叫出所有常住村民的名字,用流利的南昌话与他们聊天;另一个是,让村里农副产品,通过电商,走出江西,走向全国。

       “希望多年后再次来到九联村,村民们还认识我,能够回忆起为他们做的事,哪怕就一件。”张爱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