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郭栩:电磁刀锋,矢志不渝
为充分发挥我院优秀校友和学子在“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上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全体学生共同营造“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院风学风,我院于近期持续推出“学海灯塔”系列优秀学子事迹,全面展现中大海工学子“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春风貌。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郭栩同学执笔从戎,逐梦海疆的青春成长故事。

郭栩,中共预备党员,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2021级水声工程和海洋机器人方向本科生。在校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中山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学金、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满腔热血,汗洒军营
每当回想到2019年7月,我都会感慨万分,心情也久久难以平静。那时我年方十八,刚经历完成人礼,手握宪法宣誓的庄重场景,以及长期以来家庭和学校的思想熏陶,为我开启军旅生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再加上家人对我参军的大力支持,最终我如愿以偿,步入军营。从背上行囊的那一天起,我便做好了思想准备——不怕苦不怕累,定要将自己淬炼成一名对国家和人民有所贡献的革命军人。
在随后的军旅生涯中,我有幸被安排到和电磁战相关的部队服役,“电磁刀锋”的称号便是属于我们的军旗。在那里,我日复一日地在烈日炙烤、冰天雪地下艰苦训练,在宁和的深夜默默坚守。我深刻地记得那些时刻:当我手握钢枪,不顾手上的多处伤口匍匐在地上拼尽全力冲锋;当小朋友的父亲称呼刚满十八岁的我是“保家卫国的解放军叔叔”;当我在静谧夜空下眺望我们守护的万家灯火,我都能深深感到作为革命军人保卫祖国江山的光荣和责任。

服役期间
服役期间,通过日常和战备执勤和外出交流学习,我切身体会到我国和世界一流军队在装备方面仍存在一定距离,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投身国家和社会建设的决心和信念。
君子于役,圆满期归
2021年9月,我服役期满,怀着不舍的心情离开了坚守两年的阵地和我情同手足、生死与共的战友们,茫茫海疆记录着作为年轻战士为祖国挥洒的青春和汗水,也见证了我的成长。
仍记得那位和我同年入伍的战友,他大我几岁,入伍时已经是一名正式党员。在工作中,他积极主动、细致严谨、对自己要求很高,在生活中,他主动为我们提供帮助,我时常和他谈心,谈及他已经完成的大学学业和生活,谈及他读过的那些内涵深刻和言辞犀利的书籍,还有他的理想抱负和责任使命,我深深的被激励和感染着。在我退役时,他将佩戴许久的党徽赠予我,我想这应该象征着红色的传承,也是他对我能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向党组织靠拢并成为一名合格党员的殷切期盼。
赓续传统,传承红色
重回大学校园,正赶上同年级同学进行军事训练,我受学校武装部委托担任国旗班教官,负责协助选拔和训练2021级国旗班成员。在一年陪伴他们训练的时光里,我看着国旗班同学们一步步成长,从刚选拔出来的时候动作不流畅,到后面不仅动作熟练,更能显现出青年人的精气神,我从他们身上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在祖国海疆上严格要求、艰苦训练的情景,从笨拙的模仿练习到游刃有余的自信动作。
还记得我的班长在第一次学习正步动作要领时所说:“升旗仪式上,正步每一次踢腿后的短暂停顿,都体现着我们对国旗庄严的尊重。”因此无论多苦多累,在练习正步定腿的时候,我都能感受到这股信念的力量,那份对国旗的尊重能让我不屈于肌肉的酸痛并伫立不倒。因此在我带训国旗班时,每当同学们坚持不住放松要求时,我都会以同样的话告诫他们、感染他们。因为我深知,只有信念的力量,才能让我们不屈于困难和挫折,并以更高的要求严格自身。很欣慰,通过我对国旗的热爱、对党的忠诚影响到国旗班中的优秀同学,带领他们进一步投身到社会服务实践和为群众做实事的活动中去。
参加我校武装部入伍宣讲
从热血军营到青春校园,我的身边从生死与共的战友到一起学习的同学,曾经我从战友班长身上感受到关心和鼓励,如今我在比我年纪稍小的同学身上感受到青春的朝气与活力。在与同学们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同很多同学分享了我的军旅故事,也对有意参军报国的同学给予了鼓励和建议,让红色精神继续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