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蒋运华副教授课题组研究提出一种跨介质入水降载新策略

发布人:张皓月

       入水问题广泛存在于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如舰船砰击、救生艇入水、飞机水上迫降及航天器回收等。入水初期会伴随复杂的多相耦合流动,结构物所受冲击具有强烈、短暂和不稳定等特性,特别是高速入水会导致结构物仪器仪表失灵、结构损坏及弹道失稳等,这些是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一直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

       近日,我院蒋运华副教授课题组入水降载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课题组研究提出了一种入水降载策略,即在物体入水前先使用气体射流冲击自由液面(如图1)。射流在入水时会显著改变冲击区域的流场结构,进而影响沾湿面积和自由面边界条件。实验中在不同条件下观察到了四种空泡体系和六种冲击模式(如图2),特别是在射流空泡状态下几乎不存在冲击现象,冲击力最大可减小约90%,而入水速度仅降低约10%。不同空泡体系和冲击模式下的冲击力存在明显增大或减少,课题组通过附加质量与动量守恒理论揭示了其背后的物理机理。该降载策略在高速入水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对大型结构物跨越气水界面时减少损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项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及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启动费等资助。

图1:有、无气体射流入水加速度和速度对比

图2:在不同的修正弗汝德数下,气体射流形成的空泡体系和冲击模式

       该研究成果以“Reduction of Water Entry Impact Force by a Gas Jet”为题发表于流体力学权威期刊Physical Review Fluids,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为蒋运华副教授,合作者有我院博士研究生邹志辉、华南理工大学杨乐乐副教授、美国普渡大学西北分校Yun Liu助理教授及新加坡国立大学Mengqi Zhang助理教授(共同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