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回顾 | 中山大学公共选修课:自己动手 玩转“迷你海洋” 同学们这样说!

发布人: webmaster

编者按: 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秉持“筑海之路,育工之将”的育人理念,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激发学生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为核心,实施“创新课程—本科生导师制—科创项目—科技竞赛—工程实训”一体化海工特色科研育人模式,为新工科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2025年3月14日,我院新开设公选课《海洋智能装备零基础入门——自己动手 玩转“迷你海洋”》首次开课,课程依托南校园拖曳水池、“海路通”高性能计算集群等尖端科研设施,通过六大专题实践,以“玩中学、学中创”的形式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学生在“风浪流”沉浸式体验中感知海洋工程魅力,架起跨学科融合的桥梁。首节课后,学生反响热烈,纷纷感叹“知识在浪尖跳跃”“实践让理论触手可及”。下文撷取部分学子感言,展现他们在“迷你海洋”中乘风破浪的收获与思考——

 


这门课第一节就带给了我很多惊喜,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拖曳水池的知识,也幸运的亲自进入水池中感受风浪。这节课轻松愉快,能让我们在玩中学,学中玩,绝对是一次精彩的体验。


 

——苏巴提·沙地江

(2024级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

 

很少见到这种结合了实践与理论,娱乐与学习的公选课,这类新的授课方式应该可以带来独有的效果。

 

——蒋忻成

(2024级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游波》

墙外木棉探绿瓦,瓦下一镜海如烟。

池旁微风拂额间,波涛涟漪泛指尖。

流体方程涌浪前,公式定理化心中。

铁兽曳舟驯浪纹,亦得我心此圣殿。

 

——闫维岳

(2024级计算机学院)

 

那一“长条”我一直以为是围墙勒…,第一节课体验感满满啦,先是上拖车在水池上方来回走了几圈,然后穿着防水服亲自下到水池感受风浪,风助浪,浪叠浪,威能还真不小,待久了还挺累的。老师在水池里给我们讲解风浪理论,简明易懂,非专业也能轻易理解,知识就这么自己进脑子里了,没有什么比亲身感受更让人印象深刻啦!问答环节我收到了一本关于极地生物的书,既和课程——海洋智能装备相关,也和我的专业——生态学相关,有以玩促学,以学促专的效果,既收获了快乐,也得到了知识,期待接下来几节课的动手实践,也希望自己能做出来不错的作品!

 

——谭富华

(2024级生态学院)

 

《跨界听涛札记》

 

医学生的白大褂与防水服相遇

在拖曳水池漾开层层笑纹

 

风浪流将流体力学谱成童谣

让浪尖的方程跃动如海豚

三尺讲台延伸成蔚蓝航路

每簇水花都藏着星辰

奔向大海

 

在老师春风化雨的掌舵里

我们触摸到大海的肌理

与知识相遇的清凉触感

正漫过盛夏的船舷

 

风声 浪声 温柔俏皮地

环绕着我们

大笑 合照 欢声笑语中

见证着永恒。

 

——李雨洁

(2024级医学院)

 

“海洋智能装备零基础入门”是一门很新鲜有趣的公选课,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体验南校园的拖曳水池,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感受迷你海洋的乐趣,更有机会在课堂上了解海洋工程与当前专业的联系,在玩中学很有意思。

 

——张瑞庚

(2024级中山医学院)

 

集体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