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研究团队诚聘博士后

发布人:张皓月

       为响应国家“海洋强国”战略、 “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立足南海开发与安全,面向极地与深远海,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于2017年5月正式成立,现定位于珠海校区办学。秉承“逐梦海洋,装备筑路”的发展理念,学院矢志不渝建设海洋工程与技术领军人才的培养地、高端人才的聚集地、引领高端海洋装备发展的新高地和技术创新的策源地,以实现海洋装备通达海洋、驻留海洋、开发海洋、经营海洋的光荣使命。

学院海琴3号办公大楼

       学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坚持“以才引才,引育并重”的工作思路,汇聚了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工领域优秀人才,快速形成了一支高质量师资队伍,以“筑海之路,育工之将”的育人理念,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海工英才。

学院师资队伍

       学院现已建成一批高质量、现代化的本科教学实验室、科研公共平台及科研团队实验室,“海路通”高性能计算集群已投入使用,智能化拖曳水池改造项目也正稳步推进。依托“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极地”号破冰船等大型科研平台,学院构建“数值仿真-水池实验-近海海试-远海海试”四位一体的研究体系,现已形成中大海工学科的后发优势与研究特色。

学院依托重要科研平台

       现有我院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研究团队诚邀博士后加盟,与我们共筑海路,共谋发展。

 

团队介绍

       团队现有教师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助理教授1人,助理研究员(博士后)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团队成员包括马勇教授,倪问池副教授,张旭助理教授,杜圆助理研究员(博士后)。 

马勇 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左至右为:倪问池副教授 、张旭助理教授、杜圆博士后

       团队围绕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以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突破、先进获能技术与装备研发为目标,主要开展海上风能利用、波浪能利用、潮流能利用、海洋结构物设计与风险评估、流体力学测试、浮体水动力性能预报、舰船结构动力学等方向研究,特色研究工作包括:海上综合能源保障平台研究、深远海抗台型浮式风机及其一体化仿真研究、深远海智能牧场装置研究、摩擦-电磁复合发电技术研究等。

主持在研装备:

 

 

 

 

主要研究方向:

(1)船舶与海洋浮式结构水动力学预报

(2)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测试技术

(3)海上浮式风能利用技术及装备研究

(4)海上波浪能利用技术及装备研究

(5)海上潮流能利用技术及装备研究

(6)深远海养殖装备与技术研究

(7)深海采矿技术及装备研究

(8)摩擦纳米发电技术研究

(9)船舶与海洋结构物风险可靠性研究

(10)船舶与海洋结构物振动噪声预报及控制

 

科研成果:

团队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项目子课题等各类项目20余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信部高技术船专项等课题20余项,参与海能系列潮流能电站、振荡浮子式波浪能装置等4套实海装置的研发。

在研的主要项目类型及数量: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3项;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

(3)广东省资源厅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项目子任务3项;

(4)南方海洋实验室创新研究项目1项。

团队教师共计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主要成果在Energy、Renewable Energy、Ocean Engineering、Marine Structures等能源及海工领域权威期刊上发表。

团队教师在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旋转机械、流体力学测试等领域共计申请专利100余项,其中授权PCT国际专利2项,受理PCT国际专利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一些专利技术已应用在实海装置的设计、研发与示范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团队教师在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浮体水动力性能预报、流体力学测试、海洋结构物设计与风险评估、舰船结构动力学等方面,针对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以及典型装备,开展了多年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标志性成果,并获得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具体包括:

(1)2022年GF科技进步一等奖

(2)2018年GF科技进步二等奖

(3)2017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4)2014年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一等奖

(5)2014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

团队教师已指导博士研究生毕业1人,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毕业3人,指导硕士研究生毕业15人,团队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9人,硕士研究生12人。

 

       团队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和思克莱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集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招商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等单位保持紧密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为各位同学和老师提供良好的合作环境与平台。团队教师注重素质教育,积极指导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参与科技创新与实践,组队报名参加省市和国家级科创竞赛,近年来共获得省级科创竞赛奖励60余项,国家科创竞赛奖励40余项,省级和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荣誉10余项。

      

       

 

应聘要求

       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熟悉高等教育规律,了解国内外高等教育情况,具备国际化的学术视野,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国内外优秀博士;具有海洋工程、结构力学、水动力学、计算力学、实验力学、机械设计、结构可靠性、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振动与控制、海上风电、土木工程等相关学科背景。

 

工作待遇与条件保障

1、学校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发展支持条件;

2、提供充足的办学空间、较好的办公及科研用房条件;提供人才公寓,供教职工居住;

3、附属医院提供高水准的医疗保障;珠海校区建设有附属中小学,为子女提供优质义务教育;

4、 提供一流的运动场地及设施,设有专项校内运动经费;珠海校区还可享受就餐补贴。

 

应聘方式

有意应聘者,请准备以下材料:

1、详细个人简历,须包括自大学开始连续的学习、工作简历,发表的论文、负责和参与过的科研项目等;

2、论文、著作、授权专利、获得奖励以及其他能表明申请人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佐证材料;

3、申请材料可通过邮件发送给以下联系人,邮件标题请注明“姓名+博士后应聘”,初审合格后会发出面试通知。

 

联系我们

团队联系人:马老师

联系邮箱:mayong3@mail.sysu.edu.cn

 

学院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86-756-3668905

联系邮箱:zhanglq55@mail.sysu.edu.cn

联系地址: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3号A306

 

以上岗位长期有效

竭诚欢迎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