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单位: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
专业资格: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电子邮箱:qiangw3@mail.sysu.edu.cn
研究方向:海洋工程结构安全与监测技术
招生专业: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土木与水利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专业(欢迎相关专业的同学保送及报考我的研究生,成绩优异者可推荐到东京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丹麦科技大学、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等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交流深造)
个人详细信息介绍:
钱国伟,男,广东省高层次青年人才(青年珠江学者),“百人计划”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风力机空气动力学与尾流效应、海上风电场布局优化与协同控制,复杂风场模拟与结构风效应,低温结构结冰与防除冰等相关研究工作。博士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师从国际风能领域知名学者Takeshi Ishihara教授(国际能源署风能合作组织日本委员会主席、原日本风能学会主席),并先后留校任职研究员和助理教授。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3项,企业横向课题1项。迄今发表SCI检索期刊论文20余篇,国际会议特邀报告3次,国内会议特邀报告2次,授权发明专利2项。兼任中国海洋协会海冰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抗风减灾与风能利用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国际能源署风能合作组织(IEA Wind TCP)日本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国际合作项目共同召集人。荣获日本风工程学会青年研究奖(授予40岁以下,每年仅一名)、东京大学研究科长奖(授予优秀博士毕业生,每年各院系仅一名)、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杰出审稿人称号。与东京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丹麦科技大学、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等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教育背景:
2008.09 – 2012.06,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工学学士
2012.09 – 2015.06,同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导师:葛耀君教授)
2015.10 – 2018.09,东京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导师:Takeshi Ishihara教授)
工作经历:
2018.10 – 2019.03,东京大学,工学院,研究员(博士后)
2019.04 – 2022.08,东京大学,工学院,助理教授
2022.09 – 至今, 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百人计划”引进人才)
奖励情况:
1. 2025年,第七届全国风能科学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2. 2025年,中山大学第十三届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3. 2025年,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
4. 2024年,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5. 2023年,广东省高层次青年人才(青年珠江学者)
6. 2022年,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GRE 2022)最佳口头发表奖
7. 2021年,日本风工程学会青年研究奖(授予40岁以下,每年仅1名)
8. 2021年,第43届日本风能学会最佳海报奖
9. 2019年,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科长奖(授予优秀博士毕业生,每年各院系仅1名)
10. 2018年,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 Industrial Aerodynamics期刊杰出审稿人
本科生指导:
1. 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华南区域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2. 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
3. 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校级项目6项,优秀结题3项
4. 班主任:2024级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2班
5. 毕业设计(论文):李博为(2021级,布里斯托大学深造),余国生(2022级,中大读研)、陈浩东(2022级,保研中大)
6. 本科生导师:余国生(2022级)、李梦杰(2023级,国奖)、王涵涵(2024级)、嘎玛央宗(2024级)
研究生指导:
1. 硕士生:李子强(2023级)、石龚璞(2024级)、陈浩东(2025级)
课程教学:
1. 本科生: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实验、新生研讨课:海洋工程与技术概论、认知实习
2. 研究生:流固耦合动力学/及应用、海洋工程结构疲劳与断裂力学/及应用
科研项目:
1. 2026.01 - 2028.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C类),浮式风力机尾流效应对叶片及塔架疲劳荷载的影机理研究,主持
2. 2025.01 - 2025.09,企业横向课题,考虑相邻风电场间相互影响的尾流高效建模技术及发电量分析,主持
3. 2024.11 - 2028.10,广东省海上风电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海上风电场风资源精细化评估与智能化预测关键技术研究,参与(子任务负责人)
4. 2024.01-2026.12,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考虑风力机疲劳荷载的海上风电场协同优化研究,主持
5. 2023.01-2023.1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主动偏航尾流控制对风力机叶片及塔架疲劳荷载的影响机制研究,主持。
6. 2022.12 - 2026.1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深水*****技术,主持
7. 2022.09 - 2025.12,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科研启动经费,主持
8. 2020.09 – 2023.03,日本清水建设、东芝、三菱-维塔斯与东京大学合作项目,次世代エネルギーインフラの創成社会連携講座,(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创新研究团体),参与(骨干成员)
9. 2020.01 – 2023.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考虑气流分层影响的山地低风速区风机微观选址数理研究(金额60万元),参与(骨干成员)
10. 2018.05 – 2021.10,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开发机构(NEDO)国家重点项目,人工知能技術の風車への社会実装に関する研究開発,(人工智能技术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研究),参与(子课题负责人)
学术兼职:
1.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抗风减灾与风能利用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2.中国海洋学会海冰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3. 国际能源署风能组(IEA Wind TCP)日本专家委员会,委员
4. 国际能源署风能组Task44国际合作项目,日本地区共同召集人
5. 日本风能学会风机尾流研究专委会,委员
6. 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绿色低碳专委会,评审专家库成员
7. 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评审专家库成员
8.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会员
9. 日本风工程学会,正会员
10. SCI期刊Machines、Energies,特刊客座编辑
11. Applied Energy、Energy、Wind Energy、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 Industrial Aerodynamics等领域内TOP期刊审稿人
代表性论文:
最新论文请访问Google Scholar主页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m2NYBtkAAAAJ&hl 或ResearchGate主页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Guowei-Qian)
1.Guo-Wei Qian, Takeshi Ishihara. A novel double-Gaussian full wake model for wind turbines considering dependence on thrust coefficient and ambient turbulence intensity, Applied Energy,391, 125859, 2025
2.Guo-Wei Qian, Takeshi Ishihara. A novel probabilistic power curve model to predict the power production and its uncertainty for a wind farm over complex terrain. Energy, 261: 125171, 2022.
3.Guo-Wei Qian, Yun-Peng Song, Takeshi Ishihara, A control-oriented large eddy simulation of wind turbine wake considering effects of Coriolis force and time-varying wind conditions. Energy, 239: 121876, 2022.
4.Guo-Wei Qian, Takeshi Ishihara, Wind farm power maximization through wake steering with a new multiple wake model for prediction of turbulence intensity. Energy, 220:119680, 2021.
5.Guo-Wei Qian, Takeshi Ishihara, Numerical study of wind turbine wakes over escarpments by a modified delayed detached eddy simulation,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191, pp.41-53, 2019
6.Guo-Wei Qian, Takeshi Ishihara, A new analytical wake model for yawed wind turbines. Energies, 11(3), 665, p1-24, 2018 (SCI, IF=3.252, JCR Q3)
7.Takeshi Ishihara, Guo-Wei Qian*, A new Gaussian-based analytical wake model for wind turbines considering ambient turbulence intensities and thrust coefficient effects.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177, 2018, p275-292, 2018
授权专利:
1. 基于高斯尾流模型与改进遗传算法的风电场布局优化方法. 中国, 发明专利, 授权,2025.
2. 一种基于菱形约束的风电机组布局优化方法. 中国, 发明专利, 授权,2025.